員貝嶼,這座位在白沙岐頭村外海的島嶼因形狀像是一片「螺貝」覆蓋在海上,而得名,澎湖荷蘭村。


員貝嶼村,因為統一漆上了黃色的外觀、紅色的屋頂,故有小荷蘭村之稱。

澎湖人為了抵禦強風所發明建的耕種方式,利用石牆抵擋強風,再種植蔬果。


水上活動
獨木舟、立帆、浮潛




潮間帶體驗


遇到農曆大退潮,當地居民早期利用大退潮,每人擔約百斤漁貨,利害這條路,將魚貨送到本島上買賣再走回來!


抱墩捕魚法
抱墩是澎湖人利用遼闊潮間帶從事漁業經濟活動的一項成就,「墩」是指礁棚上集魚的石堆,又稱「魚仔厝」,可以說是小一號的石滬。利用礁岩的底棲魚類需要躲藏的特性,以石塊在潮間帶上築成開口的石堆(石屋),漲潮時底棲魚類游到墩內,退潮時漁民便前往潮間帶將石墩拆解,以網圍魚,捕撈墩中的魚類,這就叫做抱墩。


因為是體驗,所以是小小的墩,早期的墩使用100到200顆石塊堆疊而成,收獲時由於每一個墩都必須將所有的石塊搬出,因此是一項相當耗費體力的作業方式。


因為遇上大退潮,所以水位高低差有到3米的高度



